English

让我们每天喝一杯牛奶

1999-07-26 来源:光明日报 张茧 我有话说

牛奶多了还是少了?

走出商品短缺时代的中国,再也看不到昔日为等奶、取奶而排成的壮观“长龙”了。商场里,各种奶制品供应充足,应有尽有。250毫升袋装牛奶只售0.8—1元,500毫升牛奶竟还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去年,我国奶粉积压达5万吨,占当年奶粉总产量的12%左右,甘肃一些奶农甚至因奶贱而纷纷卖牛、杀牛、倒奶。种种景象,使一些人惊呼:中国牛奶已经多得喝不完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1998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为845万吨,年人均消费牛奶6.4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5公斤。我国人均喝奶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甚至不足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5。细算下来,我国每人每天的喝奶量仅18毫升。

面对看似矛盾的牛奶过剩现象,中国乳业协会负责人分析,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结构性过剩,是由于牛奶的品种、价格、宣传、服务等还不能适应广大消费者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假象。与世界各国的消费水平相比,我们的牛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我国牛奶消费量不大、牛奶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形成喝奶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一个稳定的奶品需求市场。

尽管去年牛奶产量比1980年增长了6倍,喝奶的人数也比改革开放前多得多,但牛奶在居民膳食中的份额仍是微乎其微。据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每年用于奶品的支出为42元,仅占食品支出的2%,有许多人甚至与牛奶绝缘。以经济发达的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市民年人均喝奶4.5公斤,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极不相称。而据长沙市牛奶公司康军战总经理介绍,该市人均年占奶量仅1.6公斤,更是少得可怜。

专家们指出,牛奶含有110多种营养成份,几乎包含了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维持健康水平的一切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贫血、缺钙及佝偻病等营养不良症的好转。

既然牛奶营养丰富,价格又能为大多数工薪阶层所接受,那么人们何以宁愿花钱喝矿泉水也不愿喝牛奶呢?

据湖南南山奶粉销售公司王孝银总经理分析,中国人不喜欢喝奶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饮食习惯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以谷类为主食,食物讲究色香味,牛奶在膳食中显得无足轻重。二是消费观念还未改变。过去,牛奶被视为补品,只有老弱病残及婴幼儿才能享受,改革开放后,虽然可以随处购买,但由于宣传不够,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三是少数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喝多了消化不了,容易产生上火、腹泻等不适感。对这点,国内许多厂家已经根据中国人的特点,采用先进工艺对乳糖进行钝化处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四是嫌热奶麻烦。很多人早晨起床后没时间弄早点,就到外面随便吃点米粉、油条什么的,图省事。

引导消费是关键

传统的饮食习惯等原因固然制约了奶业的发展,但我们也得承认,过去政府对行业扶持力度的不大以及企业本身对牛奶功用宣传的不足也是奶业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饮食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力度引导牛奶消费,正如麦当劳、肯德基,虽然来自美国,却以新颖的营销宣传让无数习惯于吃中国菜的人逐步习惯了汉堡包与炸薯条的口味。

研究表明,我国婴儿从出生至6个月内的身高、体重与欧美发达国家婴儿几乎没有差别,但断了母乳后,由于牛奶摄入量的明显减少,我国婴儿才逐渐与欧美国家婴儿拉开了距离。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政府加大对牛奶消费的宣传引导,奶业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重视。去年,国务院把奶业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并提出《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今年3月31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幼儿教育和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向中小学生供应一杯牛奶的要求。一些企业也加大了对牛奶营养的宣传力度,去年全国奶业产值只有150亿元,但投入的宣传费用就超过了10亿元。

政府与企业的引导已初见成效。去年我国的牛奶产量首次超过白酒。一些大城市如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鲜奶的销量就比往年增加了一至三成。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是生产质量,还包括包装、口味、服务等;其次,要针对我国人民消费心理和饮食习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奶制品;第三,牛奶企业在市场营销手段上要不断翻新。

我国有12亿人口的潜在消费市场,有50多亿亩草原、草山、草坡可养奶牛,完全可以成为牛奶生产大国。

让我们每天喝一杯牛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